2015美国名校申请:课外活动如何“免俗”?

啄木鸟教育 2015-01-16

  申请美国大学本科,国内的家长和学生都已经渐渐意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思维雷同,造成了活动背景规划的同质化,落入了俗套,逐渐形成了“中国式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俗套之—:科研实验室

北京高中生参与大学科研的机会很多,例如小小科学家,翱翔计划,研究性学习等等。参加这些活动当然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术能力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真的喜欢研究,喜欢学术的孩子,更会乐在其中。

然而,很多有科研资源的父母会禁不住给孩子一些“指点”,却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让孩子参与了过难的科研项目。比如还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孩子参与量子信息研究、没有参加过生物竞赛的孩子搞造血干细胞研究。

美国的大学当然会对孩子的这些“卓越”的科研成果感到吃惊,但是,美国大学招生官更为关心的是孩子在这些科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关心的是在科研中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孩子是如何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

啄木鸟教育建议:真正好的科研类型的课外活动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实验,不一定非要发表论文,不一定获得某某奖项。而是有血有肉的,出于一个简单淳朴的改善这个世界的某个细节的,一个有曲折有艰辛的科研历程。

课外活动俗套之二:支教和慈善

几年前,中国学生和家长还不太了解什么叫做NGO,中国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十字会什么关系的时候,一点点的慈善经历会显得很亮眼。但是现在太多人参与慈善活动了。美国大学招生官经常看到的是地震的时候几百中国学生都去当“志愿者”了,去“募捐”、“慈善”了。

中国资深海外升学顾问、啄木鸟教育陈起永表示:“提到做慈善,相当比例的人都会想到孤儿院或者养老院;好一点思维的可以想到支教;比较少人会想到类似盲童、自闭症儿童等边缘或者新兴人群;更少人会关注到更个性化、独特性的慈善项目或机会。这就容易造成所做的慈善非常没有特色。美国大学招生官一看,就想:中国高中生的孤儿院和敬老院又来了。”

啄木鸟教育建议:如果真的想通过慈善经历来体现申请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能力,那就需要这个活动是他力所能及的,而且是他全程参与的。美国名校并不会特别在意你所参与的慈善活动的规模,最后募集的善款有多少,而是会关心这个申请人是如何参与的,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申请人本人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何种感悟和提升。

课外活动俗套之三:模拟联合国

模拟联合国本来是个很好的项目,在中国发展得也很快。模拟联合国主要强调通过研究、写作、演讲、辩论、危机处理、团队协作等活动来表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领导力,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很广,涵盖地理、数学、文化、经济、军事、自然科学等等。这一切听起来都很好,但问题就是,现在参与的人太多了!现在随便哪个中学都有至少十几个人的简历上会浓墨重彩的写模拟联合国。

啄木鸟教育建议:仅仅从“我参与了模拟联合国,和美国印度的孩子们共同探讨了环境、人口等等问题”可以看出孩子的部分能力。但是,很难突出孩子的特点和综合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为关键的是如何体现自己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的角色和感悟,以及一些有亮点的细节。比如一次失败的辩论,一个被驳回的提案,比如自己中途放弃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又发现这才是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课外活动俗套之四:各种兴趣班

随着留学竞争日益加剧,家长心中渐渐明白,美国大学录取PK的不仅是学生的成绩,更有学生的能力。于是,手足无措的家长纷纷加入兴趣班报名的大军中,以期增强孩子的竞争力。在美国大学申请中,需要展示自己的课外活动经历,但是上兴趣班并不能等同于课外活动。

啄木鸟教育建议:兴趣班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上算是一条捷径,但是对提升学生能力作用不大。美国大学的录取当然会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很注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兴趣班与课外活动有着天壤之别。

美国大学招生官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在其学校和社区具体发挥了怎样的影响,做出了哪些贡献。很显然,那些展现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并贡献卓著的学生未来成功的潜力更为巨大,更容易受到美国大学招生官的青睐。

查看全文
更多: 名师经验分享

相关阅读

抢占美国名校入学名额,先人一步提前规划,免费进行留学评估!